您好:欢迎来到湛江市第二中学!
校风: 团结 · 勤奋 · 严谨 · 活泼,,校训: 爱国 · 敬业 · 求实 · 创新

赴港内地状元:没有奖学金 我将失去一切

发稿时间: 2007年09月23日   浏览量: 4951    作者: 陈育新    字体显示:

  新闻提示:“听说去年有一个内地学生,一年后还是无法适应香港的学习和生活,最后自己提出退学,回家乡复读,打算来年再考内地大学。”刚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香港理工大学2007级新生张恺麟昨日告诉记者,这件事几乎每个2007级的内地新生都听说过。他们谈论起来的时候,总是心有戚戚焉,怕自己成为下一个“悲剧”的主角。

  文/图 本报特派香港记者 武志红、黄茜、谭秋明

  香港生:

  “勤奋是内地生的习惯。”

  内地 状元

  “没有奖学金,我将失去一切!”

  现状 ——

  跨文化差异是内地生最大障碍  

  早在2005年,香港大学一名江西籍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被该校医学院录取,但在全英文授课的环境下,语言关过不了,几乎寸步难行。结果一年还没读完,该生就申请自动退学。随后他再次参加内地高考,考上了广州某重点高校的医学院。据知情者介绍,这个学生在广州的高校里表现非常优秀,由此可见,“他从港大退学的唯一原因就是适应不了香港”。

  近年来,到香港读大学日益受到内地优秀学生的青睐。在他们心中,香港意味着更国际化、更多机会。但尹日强的“失踪”,将这个群体面对的经济压力、语言环境、学业负担、人际关系等困难摆到了聚光灯下。事实上,不少内地“尖子生”赴港读大学之后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有人一蹶不振甚至打了退堂鼓,但也有的人挺过了痛苦的磨合期,在香港的校园里渐入佳境。

  4%内地新生入学后极度精神紧张

  “从今年新生的心理感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的内地新生到校后,出现了极度精神紧张等状况。”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事务处学生辅导及发展组主任刘关莉施女士告诉记者。今年的调查问卷参照了新的分值标准,“往年,按旧的分值标准计算,约有四成内地新生赴港入读后,心理呈现高压状态。”然而,随着来港内地新生人数的不断攀升,该部门的关注力只能集中投向问卷分数明显偏低,预计有可能出现明显极端状态者的身上。

  刘关莉施凭经验断言,“今年的来港新生们目前正处于心理‘蜜月期’。”她分析,内地来港新生都是各地的尖子生,成绩优异,自信心强,入读之后,在短时间内,他们将沉浸于考入理想大学的幸福感之中而忽视即将面临的一些难题。她指出,跨文化差异是来港内地新生入读后遇到的第一大障碍。

  “在内地,大学生由班集体管理,在香港读大学,更国际化,完全靠自主管理。”学生事务处来港生组主任欧来仪一针见血地指出内地大学生管理与香港大学生管理的差异。她认为,正因为内地来港生一直生活在集体之中,对于老师的依赖性较之本地生要高出许多,就内地生这一特点,今年,香港中文大学特意设立了学习辅导主任这个新岗位,专门面向内地来港新生,负责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内地生小圈子和外界缺乏交点

  在港内地毕业生联谊会主席耿春亚,首先给一帮兴奋不已的内地新生洗脑,他说:“来到香港,你的一切归零。”

  来港读书第四个年头的系统工程学系学生郑写厦觉得,内地生和本地生的最大不同就是,本地生总是活跃在不同的圈子,有各种各样的朋友,而内地生则喜欢固守自己的小圈子,“和外界缺乏交点。”

  成绩倒数 因为听不懂英语

  “听说尹日强是拿了奖学金来念书的,后来又被取消了奖学金,这的确是个挺大的打击。”来自于长春的香港科技大学07级电子系的新生杨国松深有同感,他来科大拿的是52万元全额奖学金。

  “最大的问题是语言!”这是众多内地新生的同感。对不会讲粤语的内地生而言,粤语和英语就像横在他们面前的两座“大山”。课程是全英文的,这意味着很多内容即使完全懂得,也要重新来过。比如说,“odd”是奇数、“even”是偶数。不懂粤语带来的麻烦则主要体现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上。香港本地的同学日常都用粤语交谈,不少人对普通话是“识听不识讲”,双方都有“说不到一起去”的感觉。

  来自兰州的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生茜茜说,她的班上的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都是来港内地生,她问他们,为什么成绩这么差,他们两个的回答都是:“英语不行,听不懂。”

  盲目选课 成绩直降失去奖学金

  根据之前媒体的报道,尹日强选了7门课,以为通过努力可以完成,但这个目标本身就不太实际。茜茜说,很多内地生在到香港之前都对香港高校课程的艰巨缺乏了解。从这一点上讲,在香港的大学选课是很讲究的。香港中文大学负责对学生作心理辅导的学生辅导及发展组主任刘关莉施说,考虑到奖学金与成绩直接挂钩,来港生在选课时务必慎重,最好不要根据兴趣轻易作出决定。

  遇到问题不会主动求援

  刘关莉施说,“内地生比较不会主动求援”,在她看来,这是“习性使然”。“因为他们习惯了被照顾,习惯了由父母老师帮助安排生活学习上的各个环节。”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不了解香港的人文文化。“在香港,人的自由度很高,我们不会总是去询问别人是不是需要帮助,因为,这在我们看来,反倒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因为你老是询问他是不是需要帮助,传递出一种对他不信任不放心的信息,实际上,会造成一种情感上的伤害。”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内地生想当然会得到的某些帮助,因为没有主动开口而无法实现。

  内地生并非置身“感情孤岛”

  事实上,如果学生遇到问题或者困难,很多机构和个人是可以伸出援手的。但关键的一点在于,你有没有发出“求助”或者“求救”的信号。老师和教授是第一个“求助”方。还有co-ordinator(并无准确译名,或称协调老师)协助学生处理课业和活动的关系。如果学生情绪上感到困扰,想找人聊聊天、开解一下,院系设置的“Advisor”(咨询人之意)就可以发挥作用了。要是生活上不适应,如饮食不习惯、隔壁放音乐太大声等问题,就要找tutor(类似舍监)了。科大每栋宿舍的每一层楼都配有一名tutor,一般由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担任。

  光是上面所列的4种渠道,已经涵盖了学习、时间安排、心理、生活等各个方面。何况“官方”还有专职的心理医生,“私下”还有“老乡”和师兄师姐。香港理工大学内地学生协会会长韩惟舟说,建议内地学生扩大社交圈子,主动微笑,主动握手。作者: 武志红、黄茜、谭秋明

粤ICP备11017586号

地址:湛江市开发区龙平北路    邮编:524022
电话:0759 - 3371988    传真:0759 - 3371989
邮箱:zjez@21cn.com
地图:百度地图    Google地图    腾讯地图

X关闭